导语: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和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分别于2016年3月3日和3月5日在北京开幕。2016全国两会正逢“十三五”开局之年, 也是中国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之年。基于此,特别策划了专题报道“全国两会,零售问道”,邀请零售企业高管、专栏作者以及广大网友建言两会,共同为零售行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特约评论员:政协会议第一天,两则提案就出现在众人眼前,并受到广泛关注。
一是美邦董事长周成建:民族品牌、制造业转型亟须财税支持,主张政府对民族品牌给予更多支持,在众多支持的理由和方式中,最重要的还是降低税率。
二是华工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沙振权提出:个税起征点提到5000元较合理。认为随着物价的走高,长久未做调整的个税起征点需要做出调整。
那么这两个提案被参考的可能性谁更大呢?
虽然两个提案来自不同的行业,但是却发出了相似的呼声。那就是,无论是在制造业、零售业还是个人消费者都希望国家进行减负。这也反映着中国当前的经济确实面临着严峻的形式,未来形势不容乐观,为了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国家主张进行供给侧的改革,而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容就是解决市场“供求关系”。
目前制造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产能过剩,在前期无序扩张后,库存数目巨大,如何消化库存是当前行业的首要目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一方面限制特定产能的立项,像钢铁行业完全就是不予立项。制造业面临的第二个问题就是一直以来的诉求——税费负担承重,制造业需要缴纳的税种多,税率高,一直被制造业作为解释商品价格走高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影响了国内商品与国外商品的竞争力。此次周成建提出降税减负并且还捎带上了“民族品牌”的旗帜,实际上是借了2015年国人出境“爆买”进而引发国人“民族品牌崛起”民族情怀的民意,这在一定程度上或许能吸引更多企业界人士的支持和关注,但向来以税收为重要支撑的政府,要对企业税进行减肥,恐怕是一个需要反复斟酌的决定,因此笔者对该提案并不看好。
反倒是对于提高个税起征点,笔者认为前景更好。一方面,目前制造业投资拉动经济的可能性较低,春节已过将近一月,许多制造业尚处于开工不足的状态,即使央行发布降准决定,依旧没能唤醒制造业的活力。所以,如何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成为政府最大的发力点。此时,学者通过数据研究对比,结合国内物价与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等数据,论证了提高个税起征点能进一步释放工薪阶层的消费能力,这绝对是政府所希望看到的结果。虽然近期一线城市楼市疯狂的让财经人士打呼泡沫即将破灭,但政府在面临巨大库存的当下,仍然希望这个良好的消费势头持续走下去,因为这似乎在印证着“从制造大国走向消费大国” 的政策预判。
另一方面,个税调整对国家整体财政收入影响不大。财政部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一般公共财政收入约14万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个人所得税7377亿元,同比增长12.9%,个人所得税占全国财政收入的5.27%。2015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为152217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个人所得税8618亿元,同比增长16.8%。对比两年的数据,可以发现个税收入在全国公共财政收入的占比不大,而且这其中还包括了财产转让所得税部分。而学者提出的仅仅是针对工资收入个税调整,更加符合民意。
另外,提升个税起征点的同时也降低了企业支付个人五险一金的相关费率,自从新《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企业就因为需要为雇员支付高额的社保费用而感到压力山大。而此次调整个税起征点,既能满足从业人员的需求,又能刺激消费,拉动内需,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税费负担,可谓“一举三得”。因此,笔者对该提案更为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