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召开“5G+智慧教育”项目应用场景开发研讨活动 5G+智慧教育 5G+VR
2022-04-02 11:54   5G

消息 3月30日,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召开“5G+智慧教育”项目应用场景开发研讨活动。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李海东,教学教材研究室主任曾令鹏,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姚轶洁、副主任黄志红,职业教育研究室主任杜怡萍,教育评估室副主任许世红;华南师范大学杜炫杰副教授;广东实验中学副校长黄涛,教学处副主任闻熠、张剑平,信息化发展中心主任李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教学处副主任马腾冰;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广州大学城小学执行校长王福华;周大福教育集团学术总经理沈璐;以及各单位教师代表和有关信息技术企业代表参加。

许世红代表“5G+智慧教育”第三场景(人工智能大数据课堂质量监测与改进)介绍了在课堂教学智慧评价助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研究。她表示,随着新课程、新教材、新课标的应用,以及高考改革、中考改革的推进,教育生态、育人方式产生了新的变化,亟待用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去破解教育改革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技术对教育有强大的赋能,但是如果我们不主动去拥抱技术,两者之间始终存在鸿沟,期待有更多教育同行主动的研究教育技术,让技术更好的为教育服务。

马腾冰从学校的“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方面介绍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技术赋能新教学经验。她表示,华师附中作为“5G+智慧教育”的试点学校,充分利用智慧教育技术开展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教学改革,形成“两化”“双优”“多元”“高能”的工作特色。“两化”即制度化、信息化;“双优”即优质课堂、优化作业;“多元”即多元课程和多样化辅导;“高能”即数据赋能、教研赋能、团队赋能和协作赋能。

杜炫杰介绍了在华师附中应用“5G+高清直播互动课堂”的场景实践,通过“云+端+应用”的模式,连接教学、连接教研、连接师范院校、连接德育、连接家庭、连接党建和连接课后服务。他提出,高质量发展时代新建校或教室改造的技术标准在于要“看得更护眼”“听得更清晰”“教学更精准”“教研更高效”。

深圳市领点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雨豪介绍了5G+VR/MR扩大教学的场景建设情况和学校的典型应用场景。他表示,5G+VR/MR扩大教学的方案主要有四个价值:一是降本增效。与传统VR教师相比,云部署后每间教室建设成本下浮50%以上;二是资源池化。突破传统硬件瓶颈,从资源“孤岛”走向资源“池”;三是区域教育均衡化。通过“三个课堂”的深入化应用,实现跨班级跨地域的统一管控;四是伴随式采集。VR眼镜自动追踪学生观察与交互的留存轨迹数据,留存在云平台数据库中,为校园个性化大数据分析提供依据。

项目负责人李海东介绍了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5G+智慧教育”项目推进情况。他表示,“5G+智慧教育”项目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希望得到更多学校和优质企业的参与。下一阶段工作,一是推进项目研究的场景建设。通过不断实践,汇集大量数据,让机器通过深度学习,变得越来越“聪明”,真正实现人工智能。希望更多学校参与项目研究与实验并提供实验数据,推动设备更好地适应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学校的管理,真正为教育服务。这也是项目的核心价值所在。二是“5G+智慧教育”项目是一个工具性研究项目,虽然可以辅助教学,但不能解决教学所有问题。省教育研究院将充分发挥在教育领域的研究优势,协同学校、教师和企业,针对教育教学改革的现实需求,推动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在课堂教学、教育评价中的应用,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三是项目建设和研究既要有内容,又要有设备,但内容为先,设备为辅。有设备无内容,是没有灵魂的;有内容缺设备,是没有效率的。他强调,“5G+智慧教育”的“智慧”不是机器有智慧,而是人让机器更有智慧。教会机器去“学习”人的思维,可以促进“教”与“学”更有效果。机器“学会”人的思维后,再“传授”给新教师、新学生和薄弱学校等,从而整体提高教学质量。

与会人员还围绕“5G+智慧教育”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建设、应用以及项目研究展开热烈讨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
CAICT:预计到2025年我国5G用户将超过9亿 渗透率超五成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