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与其说是收购动视暴雪,不如说是在收购《使命召唤》这个IP。
正如玩家此前预料的那样,虽然微软豪掷690亿美元砸在动视暴雪的脸上,看起来非常的豪横,但是考虑到动视暴雪在游戏界的影响力,收购过程必然是困难重重。
这里面除了老对头索尼反对,最麻烦的还是各国的监管机构,美国FTC很早就明确对动视暴雪收购案表示反对,而英国的竞争与市场管理局CMA也明确表示,如果微软收购完成,会对英国的玩家利益造成损害。
为此,CMA提出了解决方案——拆分动视暴雪。
CMA表示,如今这种情况,有两种类型的“补救措施”可以用,一个是结构性的,它改变了交易条件。一个是行为性的,这种情况下,有关各方做出对应的承诺,以换取某些事情的许可。
而CM更喜欢结构性补救措施,因为这种方式很少需要监督和执行,一旦交易完成,之后会少很多麻烦。
而CMA为微软提供的几个结构性补救方案,分别是:
1.剥离与使命召唤相关的业务;
2.剥离动视暴雪的动视部门,其中包括与使命召唤相关的业务;
3.剥离动视暴雪的动视与暴雪部门,其中包括使命召唤和魔兽世界等相关业务。
总之,这几个方案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剥离使命召唤这个IP,以确保未来微软无法对这个IP实行平台垄断,只要微软同意这个要求,那么CMA就会通过微软的收购。
此前玩家一直调侃,微软花费将近700亿美元收购动视暴雪,主要是收购动视和公司旗下的使命召唤,暴雪属于纯纯的负资产,如今看英国监管机构以及索尼的态度,这个说法也不无道理。
很显然,微软不可能同意这个要求,不过他们还是会想办法证明,他们会完成收购后很长一段时间,确保《使命召唤》登陆索尼及任天堂等竞争对手的平台。
虽然最新一作的《使命召唤19》玩家评价不太理想,但是其销量依然非常可观,发售仅10天销售额就突破了10亿美元,这个销售成绩打破了历代《使命召唤》的销售记录。
《使命召唤》也为索尼带来了巨额的营收,PS销量排行榜前列总能看到《使命召唤》的身影,根据CMA的调查,89%的PS5受访玩家表示,他们选择该主机是因为一款或者多款游戏,而其中又有73%的人选择PS5是因为《使命召唤》。
毫无疑问,如果失去这款游戏,对索尼游戏部门是灾难性的。
因此,虽然微软方面一直在强调他们允许《使命召唤》登陆其它平台,但最近几个月,索尼游戏部门一直高调反对微软对动视暴雪的收购,CEO吉姆瑞恩不仅在媒体采访时表达对微软在游戏市场中的垄断行为的担忧,还亲赴欧盟总部,会见欧盟反垄断主管,将这一担忧传达给了欧盟。
早期微软也试图与索尼进行谈判,愿意签署商业协议确保在动视暴雪被收购后,让《使命召唤》继续保留在PlayStation平台,但是根据去年9月份吉姆瑞恩的说法,微软仅仅提出允许《使命召唤》在PS平台上保留3年。
不过,这个说法之后又被微软高官否决了,当事人表示,他们向索尼提供了长达10年的合约,确保PS平台在时间、内容、功能、质量、可玩性和游戏的任何其他方面都享有同等地位。
不仅是微软,动视暴雪的CEO鲍比·科蒂克也一直想要推进收购案,他向媒体解释,《使命召唤》只是一款基于历史上的军事经验做的军事模拟游戏,这只是一个点子,任何人都可以做。言外之意就是《使命召唤》并没有有关部门看的那么重要,大家都可以做出这样的游戏产品。
而作为一个纯粹的商人,鲍比·科蒂克对索尼及监管部门的反对非常愤怒,反垄断监管部门根本不懂游戏行业。一方面索尼与任天堂拥有数量庞大的重量级IP,而腾讯和字节跳动也拥有被保护的庞大的市场,作为欧美公司,动视暴雪很难进入中国与日本市场。如今的游戏市场的竞争根本不在欧美游戏公司之间展开,而是在中国和日本公司展开。
鲍比·科蒂克的观点其实也不难理解,从经济角度考虑,日本与中国的手游产业相当发达,欧美游戏界只有一个COD,但是中国与日本每年都有好几款达到COD销售额的手游产品,并且这些手游的开发成本都比COD要低得多,只要花费较小的成本维护与运营,每年都能赚到数以亿计的利润。
即使只看单机领域,近几年日厂游戏的整体评价或者销量也比欧美游戏公司的产品高上不少,这点从TGA年度游戏大奖的获奖以及提名名单就能看出来。整体而言,许多欧美游戏公司相较中日游戏公司,近些年确实呈现衰落的趋势。
当然,指望老鲍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为欧美游戏产业着想显然是痴人说梦,他的发言目的很明显,就是希望有关部门转移炮口一致对外,从而顺利推进微软对动视暴雪的收购,好让他拿到巨额奖金。
面对索尼及各国监察部门的反对,微软仍坚称他们将在今年5月前完成交易,或许他们已经有了让反对者无法拒绝的条件,这起收购案结果如何,似乎很快就会见分晓。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